壬字卷 第三百一十三节 夫唱妇随,鹣鲽情深(1 / 1)

数风流人物 瑞根 1593 字 2022-06-26

“第二呢?”冯紫英微笑之余,也不置可否,问道。

“第二其实和第一也差不多,冯家是边地大族,婆婆的段家亦是如此,山陕一体,多少都有往来瓜葛,各边镇将领在三边和宣大都有异地交流的经历,情况都相对熟悉了解,有边镇武人支持,许多事情便要好办许多。”沉宜修沉声道。

冯紫英点头认可,这也是他最大的倚仗,去了陕西那边,三边四镇将领肯定是能说得上话的,有军中支持,许多地方上觉得难办的事儿,就不叫事儿了。

“还有第三么?”冯紫英再问。

“当然有,夫君有防疫的经验,有在混乱局面下掌舵大局的定力魄力和应对经验,这也是朝中诸公会认真考虑的。”沉宜修更是神采飞扬,很有些与有荣焉的感觉,“陕西当下情形肯定很糟糕,地方承宣布政使司是难以统筹应对的,甚至官员也没有这个魄力决心,须得要夫君这样的强力人物去力挽狂澜。”

冯紫英忍俊不禁,“宛君,为夫有那么厉害吗?你可真的是对为夫信心十足啊。”

“夫君何须如此谦虚,妾身也是实事态度,沉宜修还是有些感慨。

她对自己丈夫在朝务和钱银上的一些态度是颇为好奇的,很多时候看起来更像是矛盾的,可丈夫似乎总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或者应对。

像最初的开海之策,这明显是有利于江南而不利于北地的,所以才会在北地士人那边引来强烈反对,甚至还影响到了丈夫自身,不得不避往永平府,这甚至一度让很多人怀疑丈夫背叛了北地。

但丈夫在永平府开港榆关,开发石炭和铁矿,建冶铁作坊和兵工作坊,乃至后来的水泥工场,不但让石炭使用在永平迅速推广,而且使得铁料、水泥迅速成为永平府的拳头商品,畅销南北,加上拉拢草原上的内喀尔喀蒙古人和海西女真人,充分发挥榆关开港优势,永平府迅速成为北地海贸大府,到顺天府之后,更是推动京畿煤铁军工联合体的成立,遵化、密云迅速成为新的煤铁军工产业基地,同时还拉动了天津卫大沽港的开港,使得大沽和榆关成为北地最重要的两大海贸港口。

之前很多人都还不觉得,但是在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之后,朝重程度却有甚于其他,甚至有点儿如果为公,其他皆可舍弃的感觉,但这种感觉很难一言以蔽之。

夫妻俩上了床,冯紫英和沉宜修也是相拥而眠,絮絮叨叨说着话。

“若是相公要去陕西,那肯定是要人跟着去的,我这一房就让晴雯跟着去伺候,三姐儿多半也是跟着相公去的吧?”沉宜修枕着丈夫的肩头,“那下半年林家那边的婚事怎么办?”

这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,冯紫英不确定如果自己真的去了陕西能在陕西干多久。

巡抚没有任期,半年也可,三年也可,根据情况而定,但是以陕西现在的情形,只怕一年半载是难回来的,这黛玉的婚事就有些麻烦了。

“嗯,这事儿我也在考虑,要么提前,要么推后。”冯紫英沉吟着道:“提前的话,就显得有些仓促了,最迟也就是一个月之内,就得要成亲,可推后的话更不可预测,也许一年,也许两年,或者我中间回来一趟成亲?可又不知道情况允许不允许。”

沉宜修想了一想才道:“若是可以的话,还是提前办了最好,黛玉那边可能都期盼已久躏,宁夏叛乱后更是给这个地区以重击,虽然事后朝廷也给与了一定的赈济,但也都是杯水车薪,所以形势一直不好。

如今大旱之后流民叛乱如火如荼,又冒出来疙瘩瘟的蔓延,更是让朝中对陕西局面头大如斗,一些官员畏之如虎,深怕被派到陕西公干,平时提都不敢多提陕西那边的情形。

只是这等掩耳盗铃的情形又哪里瞒得过人,不说《今日新闻》,其他一些报刊也要报道陕西那边的情形,哪怕是很含蓄隐晦,但也预示着山陕局面的不佳。

齐永泰那边暂时还没有给回音,但冯紫英却有预感,这事儿多半是自己跑不掉了,所以早做准备就是必然。

山陕商人那边要迅速行动起来,这一块上他们的行动力要比朝廷更强。

另外也要给父亲那边去信,让父亲给三边留守的武将打招呼,必要的时候,自己这个巡抚可能就真的要军政统管了。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