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瀚无垠的长江上,惊涛拍案,卷起浪花朵朵。
江水悠悠东去,因两岸泥沙冲击,泛着浑浊的青黄,虽然不如黄河那样是浑黄,却也并不清澈。
今日的东南风格外大, 不管是海上航行还是江上航行,风力对于帆船非常重要。
正如历史上赤壁之战,周瑜就是利用东南风,给曹操放了把火。
一般来说,长江东南风盛行是在春夏时节,秋冬季节会刮西北风。而不管是冬季刮东南风,还是夏季刮西北风,都非常反常。
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发生在公元208年,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的那场赤壁之战,是老天爷在眷顾东吴和季汉。
而如今历史改变,从建安十年变成章武五年,也就是公元205年的四月初夏,正是东南风最盛之时。
这次老天爷再也没有眷顾刘表,猛烈的东南风不断呼啸着,催动着风帆为船只提供动力。
朝廷青州水师借助这股风力,船队宛如上百股巨浪翻涌,直取荆州江夏水师。
黄忠的旗舰冲锋在最前面,双方第一轮箭雨过后,他就已经与敌人的船只短兵相接,碰撞在了一起,发出便宜。
青州水军的顽强不止出乎黄祖的意料,也出乎甘宁的意料。他注意到黄忠的旗舰非常勇猛,已经插入了江夏水军中路,似乎要长驱直入,直捣黄龙。
在这种关键时刻,能够给己方带来决定性胜利因素,方显英雄本色。
甘宁驾驶着飞舟,如浪里白条般向着黄忠旗舰冲去。
他的位置是在北面,因为黄祖是在长江以西,上游往下游方向从西向东进攻。他的左翼是北方,右翼就是南方。
苏飞被派出去从左翼策应邓龙之后,他们的位置就是在北面,青州水师的右翼。
所以甘宁此时属于是从北斜向往南冲锋,半顺风顺水,速度奇快。
仅仅不到半刻钟,他就已经冲到了黄忠旗舰下。
波涛翻涌,江水拍打着船舷。
此刻黄忠旗舰上留守的士兵也注意到了周围有数艘快船向他们袭来,立即箭雨如注,不断挥洒出去。
甘宁等部将立即躲进斗舰的船舱当中,箭雨射在甲板和舱顶发出砰砰砰的响声。
斗舰有两层,下方一层船舱有大量水手摇动船桨,第二层船舱则藏着一百多兵甲士,这艘船总共式无非三种,撞船、弓箭以及登船时候的长矛乱捅。
等到上了船肉搏之后,才会呈现正常的短兵相接。
甘宁之前就被长矛捅过,但都被他挡开,现在又面对那么多长矛直刺,立即扭身往旁边躲开,同时用盾牌护住自己的身躯,脑袋往下一缩。
砰砰,几人刺空,只有两人刺到了盾牌上,锐利的矛尖刺在铁皮木盾上发出激烈的金属碰撞声音。
电光火石间,甘宁迅速反应过来,整个人如泥鳅一般滑到了侧面。
然后快速出刀,就砍翻了两名离他近的青州水师士兵,紧接着周围士兵再次涌来,却又被他躲开,再次反击,又砍翻了几人。
等到青州水军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晚了,甘宁拖了足够长的时间,身后的江夏水军源源不断地涌来,很快把靠近右侧的甲板占据,将他们往船舱的方向逼迫。
而在船头方向,负责观望的瞭望手见到后方失守,连忙向前面喊:“快报告将军,敌人登船了。”
“什么?”
在敌人船上把守的几名士兵没有听到。
其实双方离得并不远,因为黄忠的旗舰是撞在对船舱数量。
比如能载两三千人的楼船,少则四五层,多则六七层,甚至还有十层以上宫殿型的楼船,如汉武帝时期制造的豫章楼船以及公孙述建造的赤楼帛兰船,可载上万人。
当然,普通楼船是用来打仗的考虑实用性,汉武帝和公孙述造的楼船是用来享受奢侈生活的,毫无实用价值,因此不能考虑在内。
但从这一点也能说明,在实际打仗当中,即便是敌人冲到了甲板,双方也会围绕着船舱进行拉锯。
黄忠带了约四百人上船,一路从甲板杀进船舱,先处理楼上的顶层船舱之后,再开始往下层船舱进攻,花了很长时间才突破下层船舱口,总算是把这艘艨艟拿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