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们找到的最简单连接方式是分泌胶水一样的物质,将自己和其他个体黏在一起。它们一起挥动自己的鞭毛,向某一个方向齐心协力运动。
这样做的弊端也极其明显。
物质很难穿透胶水层,不同方向的个体需要各自找到食物,才能维持整体的运作。
这些个体被胶水束缚住体型。
为了占据更多优势,获取更多资源,如何突破体型限制成为它们需要挑战的难题。
它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极其相似,可新的问题总会接二连三困住它们:
有的层层叠叠形成了杯子一样的结构,内部的个体却难以接触食物;有的干脆直接往地面上一趴形成鞋垫一样的结构,让食物落在表面上,可表面之下的个体获得的食物寥寥无几;有的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让海流穿过花瓣,可它们只能随波逐流
不知何时开始,它们踹掉了那些不像自己的个体,或是,它们踹掉了不像自己的个体,才终于形成了更大的个体。
总而言之,时间挑选出更能适应环境、更具优势的团体。
苏文面前跳出了一个问题:“你觉得怎样的团体更具优势?是面面俱到却难以精通各方面的团体,还是各有所长、能够取长补短的团体?”
时刻面临的环境挑战,迫使团体中的个体必须通力合作。
这种情况下,能取长补短的团体更有上限,可它们一旦离开了团体,便很难生存,团体失去有所长的个体,实力也会大打折扣;面面俱到却难以精通各方面的团体,虽然难以变得更大更强,但它们不害怕离开团体,只要资源足够,它们随时都可以复制自身,造出一个相同的团体。
这两种情况并非不可兼容。
某些团体稍微能有些长处,某些团体也可以让成员多学一点东西,以便出现空缺时快速顶上。
只是,它们双方一旦朝某个方向快速猛奔,就越难有另外一个团体的特性。
这是一次分道扬镳,但绝不是最后一次分道扬镳。自从最初那个个体的后代进入不同的环境,这种分道扬镳就不可避免。
孰优孰劣,也变得不好说。
有的个体或团体在某一个环境之中表现优异,到另外一个环境之中就表现低迷。踢足球的人很难打好篮球,反之亦然。
只有在相同环境之中,才有比较的意义。
可惜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。斗转星移,海枯石烂。
当海洋里面的丰富馈赠被逐渐消耗光之后,许多团体都无法在安逸的活着。
组成它们的个体越多,它们需要的能量就更多。
当体积增大的优势逐渐变小,变革在所难免。
在绝大多数团体因为增大的体积变得难以行动之时,会移动的个体变会占据优势。
在某一天,动起来的它们赫然发现,其他难以行动的团体简直就是最好的美食。
….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团体之间的竞争,吃与被吃的关系,成为了新的环境变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