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content>
一个时辰后,张越与刘进出现在了兰台殿外。dt
兰台殿,位于未央宫前殿,是一个石制建筑群。
当初,萧何奉命营造未央宫时,这位汉家丞相下令,从秦宫废墟之尽可能的抢救和发掘秦的档案、藏书以及书籍。
经过一年多的发掘,汉家总共从秦宫废墟之,抢救发掘了数以百万计的竹简残章。
这些残章的数量实在太多,以至于萧何动员了当时留守关的所有的吏日夜整理和重组,这个工程也见不到完工之日。
为了不留遗憾,萧何下令在未央宫之起石渠阁,作为储存这些书简的地方,以待后人将这些秦代经典、档案整理、重组。
同时,他命令,在未央宫前殿仿照楚国的兰台,建立起兰台殿。
作为整理和重组这些简牍的办公地点。
为了加快工作效率,萧何经过奏刘邦批准,将御史大夫衙门整个的搬迁进未央宫,入主兰台,负责整理、编辑和重组书简、档。
因为,御史大夫属于三公,于是,御史大夫本人只好在宫外找个官衙,搭起一个架子。
但在实际,御史大夫衙门的权柄,全都落在了御史丞身。
汉室的御史丞,因而号称‘大夫’,虽秩不过千石,但却威权重于九卿。
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自太宗开始,一个名为尚书郎的官,开始登历史舞台。
最初,这些尚书郎只是给御史丞打杂的小官。
但由于他们日常都与各种典籍、档案接触,熟悉国家事务,所以天子渐渐的开始倚重他们。
到了今即位后,尚书郎们的地位更是一下子拔高到了一个巅峰。
特别是自平津献候公孙弘病逝之后,由于对历任丞相都不满意。
当今天子索性在宫别立内朝,用尚书、侍和兰台的御史们作为幕僚,决断、商议国家大事,主导军事行动。
外朝的丞相府和御史大夫,干脆整个架空了。
于是,出现了牧丘恬候石庆为相,关东大灾,石庆想要在这个事情发表一下意见,却被皇帝禁止参与讨论的葩之事。
而在这兰台之,本来是御史丞的小弟的尚书令的地位也瞬间与御史丞齐平。
张越与刘进在门口,拿出符印,道明来意,很快整个兰台一片鸡飞狗跳。
在一片喧哗热闹过后,身着绛衣,头戴进贤冠的张安世与一个身穿朝服,戴着獬豸冠的年男子出迎。
两人见了刘进与张越,立刻恭身敬拜:“臣尚书令张安世……”
“臣御史丞暴胜之……”
“恭迎长孙殿下莅临兰台……”
他们身后,数十名尚书、御史,也都纷纷拜道:“臣等恭迎长孙莅临兰台……”
而在这些官吏之,几个身材干瘦,巍巍颤颤的老御史甚至激动的脸色都有些潮红了。
这几个人挤出人群,张安世与暴胜之见了都是下意识的让开道路,如同弟子们微微欠身以示尊崇。
“老臣持书御史张宰……”
“老臣持书御史严成……”